Hubei authenticate
中国消防协会建筑防火专业委员会工作经验交流
搭建“产学研用”平台 服务消防实战需求
中国消防协会建筑防火专业委员会
(2017年6月23日)
中国消防协会建筑防火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成立,在中国消防协会及有关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下, 建筑防火专业委员会秉承“搭建产学研用平台,服务消防实战需求”的宗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方法,围绕制度建设、工作规范化建设以及专委会各项中心业务开展工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全面贯彻中国科协“九大”精神,建立健全专委会各项制度
按照中国科协“九大”精神的要求,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政部《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办法》、中国科协《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组织通则(试行)》、《中国消防协会章程》以及《中国消防协会分支机构、实体机构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中国消防协会建筑防火专业委员会工作细则》、《中国消防协会建筑防火专业委员会管理规定》,通过制度实现对专委会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专委会始终在授权范围内开展活动。在各项活动中均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部党委十项规定的要求,反对“四风”,避免铺张浪费,自觉遵守中央、公安部和消防局关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
二、坚决服从协会领导,认真履行专委会职责
对协会做出的决定、指示和要求,都会组织秘书处认真学习、领会协会下发的各项文件精神,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不打折扣,认真贯彻执行。2016年在认真学习领会中消协[2016]49号文《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分级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后,完成了换届工作,组成了第六届委员会。
同时积极推荐个人、团体和建筑防火科技工作者加入中国消防协会,使一大批有志于中国消防事业的热心人士加入到中国消防协会。为广东省消防协会专家库推荐专家4人。
2013年在专委会相关网站和专业群内广泛宣传了中国消防协会主办的第十五届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
2014年配合公安部消防局和中国消防协会共同举办的“首届消防科普作品大赛暨第九届‘火凤凰杯’全国优秀消防科普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利用各种现代信息传播工具,如QQ、邮件和发放纸质宣传资料等,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与动员。
2015年配合中国消防协会主办第十六届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CHINA FIRE 2015),专委会关注了微信公众号“国际消防展览会”及微信号“fire-expo”,并对展会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跟踪和宣传。对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也进行了广泛宣传,及时提醒相关消防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考试报名,推荐委员作为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培训班的讲课专家。
2016年积荐委员参评第七届中国消防协会科技创新奖,本专委会委员中有1人获第七届中国消防协会科技创新奖1等奖,1人获2等奖,2人获3等奖。
三、 注重自身的组织建设,搭建“产学研用”平台
专委会每年都要向中国消防协会推荐一批有志于消防事业发展的热心人士加入中国消防协会,并吸纳一些专业技术强且有志于发展建筑防火事业的专家加入到专委会。五年期间共增补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7名,其中2人为企业高级工程师,1人为知名高校教授,5人为总队领导。2016年换届时,为更好的搭建“产学研用”平台我们对委员结构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新一届专委会共有委员69人,其中科研院所委员占30.43%、企业委员占24.64%、消防部队委员占44.92%。
四、积极开展消防学术交流,促进“产学研用”互动
协会紧紧围绕我国当前消防技术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与兄弟分会的合作,积极筹备和组织了专委会年会暨专业学术研讨会,2012至2016年度与材料分会共同组织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五次。每届学术论坛的内容都紧密围绕消防实战的现实需求,2012年以“绿色防火”为题、2013年以“新型阻燃防火材料标准、试验及研究”为主题,2014以“新型防火材料进展”为主题,2015年以“新型阻燃/防火材料研究及建筑防火、标准规范”为题,2016年以“危险场所及特殊结构建筑防火灭火关键技术”为主题。先后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65人次进行专题学术报告。邀请的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教授、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技大学孙金华教授、3M公司技术负责人及其它科研院所、消防企业、消防监督部门的知名专家和学者。2016年我们对学术论坛的形式又进行了改革,不仅安排了专题报告,还设立了防火材料及制品、防火技术、消防实战化与职业安全健康三个分会场,使分会场的主题更加突出,学术交流更有针对性,更好地实现了“产学研用”的互动,并获得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为加强委员对建筑防火新标准的认识,专委会还组织委员参加了2016年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筑消防安全工程分技术委员会标准宣贯会。经过多年的努力,每年参会的代表人数已由十年前的50多人上升到2016年的200多人,《会议论文集》征集到的论文质量也逐年提高,在2015年取得了正式刊号。
五、运用“产学研用”平台,服务消防实战需求
建筑消防专业委员会关注消防实战需求,结合建筑消防安全新形势,积极推荐专家参加建筑消防设计方案评审会,针对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推荐专家4人参加四川省文物保护协会多个文物项目消防设计方案审查。针对高危场所消防安全问题推荐专家3人参加贵州省安顺小商品批发市场、花果园彭家湾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盘县电厂等项目的消防安全评估。
针对太阳能电站火灾情况,在中国消防协会的指导下,专委会配合依托单位在部消防局立项开展了“太阳能电池组件材料火灾危险性评价研究”。
六、下一步工作重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这为我们进一步发挥专家学者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专委会将坚持贯彻促进消防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的宗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强化工作职能,拓宽工作渠道,提升服务能力,推进交流合作。
1、围绕中国消防协会重点工作,履行好专委会工作职责
除继续积极推荐优秀个人、团体加入中国消防协会,对协会交办的工作认真及时的完成外,进一步加强专委会的组织建设,加强政治学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努力提高专委会服务能力。
2、进一步搭建“产学研用”高端交流平台
丰富委员组成,搭建以一线消防部队、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为主体的高端专家一体化创新平台。定期举办高端学术会议,增强实战、基础科研、应用创新之间的联系,搭建消防实战、基础科研、应用创新、产业升级相结合的创新平台。
3、利用现代化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委员互动
通过建立微信群加强委员之间的交流。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专委会最新动态及最新消防科技动态。
4、充分发挥专委会专家委员作用,进一步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发挥协会与专家委员间的纽带作用,建立专家信息库,协助协会开展消防科技成果鉴定推广工作。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专委会将努力把会员单位关心的事情做好,引领建筑防火行业的发展。依据中国消防协会的章程,为会员单位提供更多的服务,为消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复制链接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